【推荐】说课稿五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找骆驼》说课稿
一、说教材
《找骆驼》这篇课文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新课标》对三年级学生的识字、阅读的要求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等因此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准文中加拼音的字词。
2、理解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丢失的骆驼的特点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和心理。
2、引导学生对老人观察到的现象和判断的结果作对应的分析,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本课的难点是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三、说教法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为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发展的需要,我采用的教法如下:
1、情境教学法:三年级的孩子共有的特点就是有好奇心、爱探索、易感染,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以谜语导入、创设了小侦探破案的情景设计,来激发学生兴趣,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2、以读代讲法:本课课文的学习理解贯彻在故事情节的推动中,为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学生在充当小侦探的过程中可以分次完成四读:一读知案情,二读听辩解,三读看现场,四读查真相,随后进行理解课文后的五读分角色,六读表演读。读书是理解课文最好的方法,在故事情节的推动中,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有目的、有层次的读,学生不再是为读而读,效果会比较好。
四、说学法
在本文教学中我将故事情节的推动交给学生,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在读读、想想、议议中整体感知文本,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会倾听,在共同交流中,情境交融,构建新知。
五、说教学思路
这组课文围绕“细心观察”这一专题组合来编排。因此,我以课文前“学习提示”中的“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情景,在小侦探破案的过程中自发的去观察、思考。教学环节的设计如下:
第一部分:谜语激趣。由谜语引出“骆驼”,再简介骆驼,强调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为商人找骆驼的急切心情作铺垫。从而切入课题,导入新课。
第二部分:自读自悟。明确学习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问案情、听辩解、看现场、寻真相、找骆驼这五个环节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中,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准确判断的依据,让学生和老人一起经历着思维的过程,进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静,观察仔细,认真思考的思维品质。
第三部分:指导朗读。首先练习分角色读,让学生读准字音,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理解字词如“跛、愤愤、不紧不慢”,为下一步表演读打好基础。表演读环节设计了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心情、语气,添加上人物对话的提示语后表演读。
六、说板书
本文板书直观、形象,表现出老人思维活动的全过程,教育学生遇事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6 找骆驼
左脚跛 脚印右深左浅
左驮蜜右驮米 路上左有蜜右有米
缺了一颗牙齿 树叶上留下牙齿印
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细心观察 认真思考
说课稿 篇2一、教学内容分析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继《北京的春节》《藏戏》之后又一篇展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里面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族的竹楼。文章分两部分,有各自的标题,独立成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地向人们描述了独具特色的民居。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略读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展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里面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族的竹楼。文章分两部分,有各自的标题,独立成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地向人们描述了独具特色的民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文章,因而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上恰当指导,引导学生自学,最终提高其语文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实际,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
3.分析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二)能力目标
学习并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课外的民居。
(三)情感目标
感受民居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收集其他民居的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我的整个教学环节就是以此为依据制定的。
四、教学环节分析:
(一).指导预习
高年级的学生应养成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但是仍然有些学生并不明白预习要做什么,因此教师还应进行指导。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我明确给学生留下这样的任务:熟读课文,做到准确,不加字、不减字;联系单元提示及课首提示,思考这篇课文我们应解决哪些问题,并试着回答;借助参考书及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词;收集关于民居的资料。
(二).课堂教学过程
1.课前三分钟:介绍皖南民居、北京四合院。
这是我与学生共同收集整理的,目的是通过介绍这两种民居来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同时也为最后的拓展训练做一个小引子。
2.学习《客家民居》
(1)出示图片,说明这就是客家民居,它位于闽西南和粤西北的崇山峻岭中,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让学生初步了解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 ……此处隐藏3577个字……受都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在这里就《色彩ABC》一课分为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教法和教学设计三大板块来进行说课,敬请指教!
第一大版块:教学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析:
《色彩ABC》一课是集绘画、制作、审美、与游戏为一体的课业形式。教材中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小物体天然的色彩,粘贴成画,让学生们被自己设计的图画生动的情景,画面,更能吧学习者带入到热烈的情景中,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
二、学生及媒体分析:
中高段学生具备了不错的色彩基础和造型基础,感觉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而又精彩有趣的`可见有助于本科的教学。本科以实物投影为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现出技法、步骤、粘贴画的制作。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领域:利用小物体天然的颜色,拼贴组合成画;
2、操作领域:使孩子们充分体验找到合适的材料的那种满足感,感受制作过程的新奇,享受制作成功的快乐,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3、情感领域:以敏锐的目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儿童大胆想象和创造,技法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体验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粘贴画的制作方法、步骤和要求:
(1)、粘贴画的底图绘画;
(2)、粘贴画的小物体粘贴方法;
(3)、粘贴画要求画面饱满,色彩丰富,构思精巧!
2、粘贴画的创作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如何鼓励学生设计并粘贴制作出多种丰富、美丽的粘贴画!
第二版块:教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天然材质,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设备,师生共同欣赏,共同合作,共同游戏,建构气自主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由静变动,新颖活泼;
2、激趣引新,变幻无穷;
3、个性发展,启迪创新。
二、说学法
1、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通过小魔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仔细观察几幅图,在尝试、分解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创新。
2、在底图的创作绘画和粘贴画的粘贴时,倡导合作,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体会到在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不但能做,而且能做的精彩!”
第三版块:教学过程设计
一、神秘导入、探究之旅
1、上课初始先给学生们表演“小魔术”,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学生们真正开心起来。同学们开心么?
2、闭上眼睛,老师喊一二三,然后一起睁眼睛~~(大家眼睛闭上等待)~~~睁眼~
3、为什么一睁眼睛,刚才那张纸就变样了呢?为什么可以用一张纸变出那么多样子来的画呢?你们能不能也做出一个这样的魔术道具来?并且让学生观察,“魔术道具”的特点。
(学生现时体验变脸的乐趣)
4、让学生先注意观察“道具”的特点。
(原来是由几张相同的纸,画上了相同的画)
然后思考为什么这件“道具”明明看起来图是一样的,但总觉得不一样呢?
(图片相同,但使用的材料不同?)
接下来就要求同学们思考,如何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张好看的“道具”?(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思考,结合自己的想法,畅谈自己对“道具”的形式,色彩的不同感受,充分展现其个性进而畅所欲言。)
用快乐的游戏开启想象之门,学生的创作激情被唤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剪、贴、等技法及色彩与“感觉”做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5、揭示,点明课题: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
色彩ABC
二、情趣示范、合作体验
1、老师提供给每个制作小组一个卡片(整幅图片切开的),每小组一份。然后讲授,毛线剪切,豆类拼镶,粮食撒倒,零食等材料的粘贴方法!
(师生合作),
思考自己组内的卡片,应该使用什么合适的材料,用来粘贴。
学生总结。
2、想知道老师怎么做道具的嘛?请学生参与制作道具的过程,使用实物投影,让学生们了解的更清楚。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操作粘贴,教师提醒大家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并注意安全。)
教师巡回指导时,放舒缓音乐可以使师生情感得到共鸣,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体现的新课标的倡导理念,对于中高段学生有着示范的必要,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作精神的培养。这是学生的感觉由体表转向了内心,感觉的体验得到了升华。
3、本课高潮:变一个大型魔术。孩子们大概10---15分钟就可以制作完成卡片,并粘贴好自己的材料。剩下的时间,让孩子们分别把自己制作的卡片贴在教师已经准备好,并且贴在黑板上的另一张大卡纸。原来,所有的纸片,粘贴好,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圣诞老人。
三、多为评价、个性表达
1、自评、互评
当学生小组基本完成作品时,让他们把自己贴的卡片给好朋友或者周围同学看,并说明自己使用的是什么材料,说说比较经典的地方。比如,使用的材料比较特殊,或者是材料使用非常得当。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教师对自己的感觉多元素的展示,另一方面又是由制作方法和造型元素的粘贴画给在场老师们的感觉,这又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
2、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只要有一点进步我都会给予鼓励和评价:
“你使用的材料真有特色。”“这副粮食粘贴做的真好。”等,我相信这些激励性的评语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3、总结评价拓展:快圣诞节了,这幅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圣诞老人,大家想送给谁啊?(学生说,送老师,送同学,送爸爸妈妈等等。)老师提议这幅画是4.2班所有同学的共同的心意,放在教室里,送给在场的每个老师。让他们感觉到,不但能制作出漂亮的粘贴画,还能表现的很美,很有艺术感,看这些作品非常够味。
感觉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你还能体验到别的感觉嘛?感觉又是很奇特的,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方场合给人不同的感觉,如一块冰冬天给人冷的感觉,而在夏天就给人以凉爽的感觉,你能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真是的感受嘛?
课后拓展让学生积极的去体验观察身边的事物,自主参与探索过程。
学生的自主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1、贴近生活、服务生活、美化生活;
2、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
3、移情联想、张扬个性、创新实践。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要我们都多想一想,试一试,就一定会有收获。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体验为灵魂,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探索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使用游戏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两次合作尝试制作的设计和引导,由浅入深,潜移默化的展开教学游戏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