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生物说课稿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一) 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生态系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之第二节。从单元题目和章节的题目就看出本章的主题,即是——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教材在此前的第一节中,已经揭示“生物圈”作为所有生物的家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这 一理性认识,继而在第二及第三节中通过探究活动等,交代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么现在,就要在生物学上有一个归结,即:生物与环境之间这种于动态 之中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表面看似乎相对独立,但教材的立意是站在生物圈的高度,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 生态系统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作为整体来考虑的,故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就尤为重要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力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 决方法:生态系统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全面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讨论一个特定类型的生态系统,例如以鱼缸实物入手,使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 基础上,通过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观察和讨论的同时,尽量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如果归纳的不够准确或全面,教师可以用实例进行提示。然后再以点破面,引 导学生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列举一些生态系统的实例,以此来强化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
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必须保护生态平衡。
二、说教学方法
1. 教法:直观教学法是生物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初中学生的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但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在学习中需要直观材料和感性经验。 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观察,然后分析归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在教学中,还采用启发式谈话法,在 学习每个知识点前,我都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思考,这样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2.学法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以下四个机会:观察、思考的机会,交流表达的机会,操作尝试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在自学、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讨论、操作尝试等的过程中寻找新知在已形成知识框架上的“生长点”,完善生物体系。。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指导思想]
从生活经验出发,力求在观察、探究分析、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的活动中,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中学到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开场以优美的音乐,带领学生进入绿色的世界,让学生聆听优美的旋律,并把自己比做一只正穿梭于森林中的小鸟,以此展开无限的遐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这时一张蜘蛛网挡住了去路——你是否想过,在这一望无尽的森林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就像这一张无形的大网,“牵一发 而动全身”,这就是“生命之网”,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抒情地说)。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诗情画意中导入新课。
(二)实施探究
1.首先观察描述什么是生态系统。学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阅读课本第23页的资料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列举身边的实例,教师进行强调和鼓励性点评。然后进行环节过渡:这些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员组成呢?
2.观察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 师层层设问:
①昆虫、树、啄木鸟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腐烂的树桩会消失吗?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为进一步探究埋下伏笔。由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讨论,归纳出其组成 及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如找出树→虫→鸟这样的关系引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所扮演的角色。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从腐烂的树干上长出的许多真菌 引出分解者这个角色。
3.教师进一步设问: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如果没有分解者,自然界会出现什么局面?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4. 观察探究生物部分三者之间的关系图(课本24页图I-17),教师设问:
①哪些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②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消费者与分解 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③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④除了植物、动物和分解者这些生物,生态系统就能维持下去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食物链的概 念,和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并举出身边的实例。
5.小组合作连食物链。出示草原上部分生物图,要求学 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利用各种生物图片用箭头连出它们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并提醒学生注意:
①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连到最后。
②箭头指向取食 者。
③时间1分钟。各小组交流展示合作的结果,小组之间先进行互评,教师再进行鼓励性评价。
6.展示上 述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教师提出探究的问题:
①有多少条食物链?它们之间互不相关吗?
②如果蛇的数量大大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有变化吗?学生数食物链,小组 讨论这些生物之间数量的变化关系,以引出食物网的概念。教师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在这张生命大网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其他生 物的数量。
7.进一步探究。在一般的情况下,生物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以食物链:草→兔→猫头鹰为例,4人小组合作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交流合作的结果,同学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师生一起归纳出:生物的数量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8.学生阅读课本2 ……此处隐藏6304个字……/p>
资料分析三:
当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疫苗或没有出过水痘的人则往往患病。
问题三: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呢?
让学生阅读课本,自己总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然后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第三道防线组成及天花病毒侵染人体的过程,并总结出抗体、抗原的概念,最后引导学生归纳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我来试一试: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与前两道防线的作用特点相同吗?有何独特的特点?
非特异性免
特异性免疫
作用范围
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形成时间
生来就有的
后天逐渐形成的
特性
非专一性
专一性
生物说课稿 篇5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认知几种鸟形态结构上的区别;
2。 探究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3。 归纳鸟的主要特征;
4。 了解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励学生对生物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树立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2重点难点
二、教学重点
1。 鸟类的主要特征;
2。 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认同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探究,认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评论(0)
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视频、PPT和实验材料(活体家鸽,剖开的带内脏的家鸽,新鲜鸡腿骨,制作纸飞机的纸),课前将学生分组,抽签探究内容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
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类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有些鸟能在南、北半球之间迁飞往返,有些鸟竟能飞越珠穆朗玛峰!它们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呢?鸟类又是如何飞翔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指出本节的学习内容,进入新课的学习。
教学活动一:多种多样的鸟
自主阅读教材第30—31页“观察与思考”, 请学生观察图中涉及的五种鸟类
(1)比较不同的鸟类在形态结构上的异同,初步认识鸟的多样性;
(2)分析并尝试推测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之间的关系,鸟足的特征与鸟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认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提出问题:上述这些鸟除了有各自适应的环境不同这一特点外,还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发学生思考鸟类的主要特征,进入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教学活动二:鸟的主要特征
思考:(演示)两张同样大小的纸,一张折成飞机形状,一张揉成一个团儿,用同样的力掷出去,哪个飞行时间更长?说明飞行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两个同样大小的纸飞机,一个用力掷出去,一个让它自由落体,哪个飞行时间更长?说明飞行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两个大小一样的飞机,一个用纸折成,一个用木头做成,用同样大小的力掷出去,哪个飞行的时间更长?这又说明飞行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通过上面的三个实验,我们发现飞行可能与形状、动力、重量等诸多因素有关,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鸟类到底有哪些特点使它有利于飞行。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参照提示分配探究内容,制定计划。六个小组抽签选择三个方面的探究内容:鸟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骨骼和肌肉)和生理特征(消化和呼吸等)。各小组按照探究内容,利用自己准备的和教师提供的相应材料进行探究。教师深入各个小组,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确立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做好课堂探究记录。
各小组选派代表交流汇报探究结果,教师点评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
(1)探究第一方面内容的小组自主或由教师逐步引导介绍以下方面的探究情况:①观察鸟的形态是怎样的?这与他们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②鸟类的体表被覆盖着什么?有何意义?③将鸟的翅膀展开,你们能识别出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吗?他们在结构上和排列上有何特点?④鸟的翅膀呈什么形态?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
(2)探究第二方面内容的小组自主或由教师逐步引导介绍以下方面的探究情况:①摸一摸家鸽全身的肌肉,再通过解剖和观察,指出哪个部位的肌肉最发达?推测一下原因 ②鸟类的胸部的骨骼有什么特点?它的作用是什么?③观察鸡的腿骨、翅骨的横截面,思考长骨的特点④总结鸟类骨骼的特点,这样对鸟类有什么好处?
(3)探究第三方面内容的小组自主或由教师逐步引导介绍以下方面的探究情况:①根据提供的资料,介绍鸟类的食量和消化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 ②鸟类在空中飞行时需要的氧气量很大,那么它的呼吸系统有怎样的特点才能满足这么多氧气的需求量呢?探究活动小组的学生在汇报时要介绍如何通过吹气的实验发现气囊,气囊如何辅助肺呼吸,介绍鸟类的呼吸系统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③通过比较鸟与人的心脏大小及心搏次数,得出鸟类的循环系统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 ④其它与飞行相适应的生理特点,如有喙无齿,发达的视觉,恒定的体温等。
以课堂小结的形式,让学生根据上述的探究活动归纳总结:鸟类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鸟会飞对于鸟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在这些特点中哪些是鸟类所特有的?从而概括出鸟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活动三:鸟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从课本上给的图片为例子,抛砖引玉让学生再谈谈鸟类的作用,并最终引导学生形成爱护鸟类,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态度价值观,理解鸟和人应该和谐相处。
活动2【活动】反思
教学反思
闪光点:
1、准确把握课标的要求,将“学生为主体”作为整个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整体授课过程中,学生活动占了大部分时间,教师积极调控学生的各种活动,深入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启发。
2、将“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这一探究活动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在课堂上让各小组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并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
3、注重学生在知识结构的获得过程中的多种能力培养。如课前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适收集和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家鸽的外形、羽毛和骨骼,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解剖胸肌,向气囊吹起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探究汇报交流结果,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不足点:
1、当探究问题时,学生讨论过于激烈,要注意控制课堂上的纪律及时间;
2、有的语言需要推敲,口头语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