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数学说课稿范文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说课稿 篇1这题的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上当,把它当成用规律进行计算。这题的设计要让学生知道认真审题的重要性。
3.请你参加:
12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
这题知道了正方形四边上的总人数,求每边有几个学生,是例题的逆向思考的题目,所以要在学生充分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完成。学生计算后请12名学生在教室里围一围。
4.请你设计:
学校为了庆祝元旦,改变校园环境,想全校范围内征集校园花坛设计方案。有以下三种,请每组同学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图形,算一算如果每边放三盆花,一共可以摆放多少盆花?
设计意图:整个练习从现实生活中出发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具体情境中充分动口、动手、动脑,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数学说课稿 篇2教学内容:
根据课本第9页至第10页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能力目标: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3.情感目标:厂家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难点:
在设计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
两先两后学导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结合欣赏与红制图安排过程,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
板书课题
二、欣赏图案。
1.看一看:出示课本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2.议一议:看到这些图案,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怎样组成的?
3.欣赏: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欣赏美丽图案。
三、设计图案。
1.涂一涂。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中的涂一涂的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中的涂一涂的第2题。
2.做一做。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交流。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中做一做的第2题。
四、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0页数学万花筒中的内容,再让学生按照图示的方式试一试,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和交流。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说课稿 篇3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到现实世界中存在各种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对正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和对比,也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个再知的过程,由于初二学生是首次接触双曲线这种函数图象,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形象和直观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精神。在教学设计上,我设想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
因此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画出它们的图象,以及根据图象指出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的情况。
4、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去作用于实践的观点。
2、使学生体会事物是有规律地变化着的观点。
(四)美育目标:
通过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研究,渗透反映其性质的图象的直观形象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反比例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性。
(二)教学难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三)解决方法
(1)由分组讨论,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发现结论。
(2)训练,研究,总结
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支,而且这两个分支的变化趋势又不同,学生初次接触,一定会感到困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并制作了能动态演示函数图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手操作,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函数性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鉴于教材和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想采用问题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减少学生对新概念接受的困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
数学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下册P45-46及 ……此处隐藏6099个字……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以存在问题确定下一步教的方向和重点,让课堂高效化。
4、自学指导环节(二)、集体智慧。这也是我的精讲部分,前面有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教师的作用就是“点睛”, 将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致写于黑板上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说,再次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5、自学指导环节(三)、留住你的风采。也就是当堂训练环节,检测每位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让学生个别板演,教师充分巡视,发现问题,先让学生们之间相互解决,实现“兵教兵”,教师在一旁点拨。
6、自学指导环节(四)、风采依旧。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发现:在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完全适用,加强了知识的完整性。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显得有些简单,只将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致写于黑板之上,起到了加深印象的作用,同时也是本节课的精髓所在。
数学说课稿 篇8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32—33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时,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教材通过看图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想法,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算法。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②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③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我主要采用创设小猴摘桃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我先让同桌两人先交流,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注意把这些计算与非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组成联系起来,一方面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境图出示小猴摘桃、(摘了三筐桃子,每筐有10个,旁边又放了4个桃子)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看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1、筐里有30个桃子,筐外有4个桃子,问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一共有34个桃子,筐里放了30个桃子,问筐外有多少个桃子?
3、一共有34个桃子,旁边放了4个桃子,问筐里有多少个桃子?)然后教师选择30+4和34—30这两道算式作例题讨论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置入事物情境和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然后结合这两道算式向学生介绍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告诉学生每个小朋友都有名字,当然我们数学中的算式也有它的名字,你们想和它交朋友的话,就一定要记住它的名字。让学生了解: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和”。
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使学生对这些名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时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里是第一次出现,让学生初步感知即可,在今后的的学习中注意经常使用,逐步加深认识,让学生学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所以在这里老师要求不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对于例题中30+4=34和34—4=30这两道算式,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1、30+4就是把3筐桃,每筐10个,和筐外的4个桃合起来,也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合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2、还可能出现列竖式的算法,对于这种算法不否定,但也不表扬,还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的组成上来)。再让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得出算理。
让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在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时,有的学生可能还是借助学具,有的不是从数的组成的角度说计算过程,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图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启发学生结合图意从数的组成角度来解释。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试一试”中的两道题,培养他们的迁移学习能力。(这个环节主要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三)组织好练习、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练习要讲究练习方式,讲究实效。例如:本节课采用看图写四道算式、口算、填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等练习。这些练习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系中提高了计算能力。为了使学生在做练习时不枯燥乏味,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爱玩游戏的性格,每道练习都创设了一些情境来吸引小朋友,有的是小游戏,有的是比赛,有的是帮助别人等等,让学生在玩中解决了练习,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例如想想做做中的第一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加深对数的组成和十位这个数位的理解,同时也为练习第二题打下了基础。第二题我创设了动物王国举行跳舞大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他们学会从图中提取信息,可以直接知道参赛的小兔子有多少,从而很快的解决问题。第五题我创设了大家来比一比,看谁是算题小博士,激起了学生竞争的兴趣。第六题我创设了闯关和他做朋友的情境,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计算当中,解决问题。第七题我创设了帮帮小熊和小猴,激发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