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二首教案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二首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二首教案1(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非常喜欢古诗,也会背不少,不知大家是否熟悉这首诗。
(二)学习生字。
1、自学会认字。(大声读,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读出“没”的两个读音)
2、分组学习会写字。
(1)读准字音,分析字形。
(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如:编儿歌,画画,形象记忆等方法。
3、汇报分组学习情况,说说记住了哪几个字,是使用什么方法记忆的。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最难记。
5、针对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想办法解疑。
可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以下几个字。
舟:笔顺是
君:强调第二笔横,要写长些,右边要出头。
渔: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鱼”。
粒:左右结构,左边米字旁,“米”作偏旁时捺变成点,右边是“立”。可联系字义与生活实际记忆。
者:第四笔撇要写长些。
(三)指导书写。
1、学生看课后会写字表,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希望老师帮你写好哪个字。
3、通过重点指导“舟”的书写笔顺。请学生着重观察“皆”字的间架结构。
(四)巩固练习。
1、看音写词。
Heiabudanuzheilii
( )( )( )( )
2、建立“我的词语库”,给本课会认字组词。看看哪个同学组的词最多,就评为“组词能手”,老师发给小奖状。
古诗二首教案2一、激趣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我们学习了《识字1》,通过朗读我们发现了春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大家对春天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草》这首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自读自语
2、小组合作朗读,提出不懂的词互相讨论。
三、细读理解诗意。
通过学习我们对诗有了大概的了解,共同来学习。
离离:指草长的非常茂盛。
岁:年
烧不尽:烧不完
你喜欢小草吗?喜欢它什么?
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
同学们,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小草怎么样?
(把“强”写在黑板上)“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
生:是顽强!
师:对!是顽强!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么了不起呀!
面对小草的遭遇,你觉得大火是怎样的?带着你的感觉来读第三句话。
而小草的顽强又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呢?请你也来读读第四句。
正是因为小草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才使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它。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小结:是啊!小草虽然狠渺小,但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即使是无情的大火也不能将它烧尽,只要春天温暖的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这首古诗使我们加深了对春天的认识,感受春光的美好和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吧!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五:作业
填空;
离离—( ) 一岁—( )野火—( )春风—( )
板书设计:
二次备课
古诗二首教案3《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人对春光的赞美之情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三、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吧!(板书课题:村居)
四、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出示 ……此处隐藏17299个字……
(一)复习两首古诗。
1、练习朗诵两首古诗,边读边体会诗的意境,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2、检查背诵。(播放课件,请同学看着课件练习背诵,也可以同桌练习,全班齐背。)
(二)学习生字。
1、请同学自学会认字。(大声地读,读不准的字请多读几遍。)
2、分组学习会写字。
(1)请同学读准字音,分析字形。
(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可以用儿歌的方式,结合诗的意思记忆一些字。
3、请学生分组汇报学习的情况,说说:你记住了哪几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4、请同学们给本课的字组词。
5、请学生说说:哪几个字最难记?
6、针对学生的疑问,老师和同学共同想办法解决。
独:右边是“虫”字,下面的一笔是提不是横。
寻:“寸”的一横最长。
(三)指导书写。
1、请学生看看课后的会写字表,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通过课件,重点指导反犬旁的字,由于本课反犬旁的字比较多,有四个字,所以要提醒同学在写的时候,不要把反犬旁写得太直。
3、另外,本课有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学生注意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请学生练习描红,然后自己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占格,注意眼睛和书本的距离。)
(四)评比发奖。
老师请写完的同学拿写好的的字在全班展示,请同学们互相评比,给写字正确规范的同学发小红花。
古诗二首教案15第一课时
《凉州词》
教学目标
1.学认2个生字,练习写好6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品读悟诗情。
教学过程
一、音画时尚导入:
1.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
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相机介绍这句诗的意思。)
“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
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5.问:这一杯酒喝完了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
7.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共3页,当前第1页123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诗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李益《从军苦乐行》诗句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诗句
五、书写巩固。(用钢笔或毛笔书写这首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凉州词
(唐)王翰
马上催残酷
醉几人回?悲苦
第二课时
《示儿》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2个,练习写好2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人深厚的爱国之情。
3.默写这首诗,积累其他的爱国诗篇。
教学重点
诵读,感悟诗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问:你们听说过遗书吗?遗书一般交代哪些内容?
2.生交流。
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读题。
4.师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共3页,当前第2页123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评议并随机正音。
(2)强调“祭”的读音。
(3)齐读课文。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4.质疑,集体解疑,师相机指导。
三、感悟诗情。
1.默读全诗。
2.谈自己的感受(或:你有什么想对诗人陆游说的?)。
3.表演课本剧,帮助理解。
师:诗人陆游马上要离开人世了,回首自己走过的路,回首至今仍在金人铁蹄下的家乡,再看看毫无斗志的南宋朝廷,心中自是另一番滋味。想一想,陆游在临终前会对家人说些什么?
(1)组内表演课本剧。
(2)师生合作表演。
4.诵读诗歌。
四、拓展积累。
1.教师推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爱国诗歌。
五、作业:
1.背诵并默写《示儿》。
2.背诵其他的与爱国有关的古诗。共3页,当前第3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