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林海教案

时间:2023-12-20 06:01:43
林海教案集锦5篇

林海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海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林海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大兴安岭的美景。

2、学习环境描写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环境描写的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录音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今天很高兴和高桥的小朋友一起学习《林海》这篇课文。

2、我们先听一听这篇课文的录音。

二、学习《林海》的1至5自然段

出示问题:

1找出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林海?(大兴安岭)

标出课文哪几个字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深切感受?(亲切舒服)

2作者第一次感到亲切舒服是因为什么?(因为作者踩着几尺厚的松针,手摸到那些古木,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板书:悦耳的名字。这“亲切舒服”作者是怎样描绘的?

3课文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大兴安岭的?找出岭、树、花的特点。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重点阅读。

(学生先自己读、圈画,再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1、喜欢“岭”这一部分的同学来说说你们的理由。

我最喜欢“岭”这一部分,岭的特点是多。

我认为岭的特点不仅仅是“多”,而且还有“温柔”。我是从这句话体会到:每一条都是那么温柔……盛气凌人。

小结:说得真好。岭的特点大家都体会到了。这段话中还有不理解地方吗?

温柔和盛气凌人是用来形容人的,怎么作者用来描写岭了?

刚才二位同学能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真正是用心读书的。

大兴安岭的岭较平,线条柔和,温柔一词写出了岭的特点,也抒发了作者对岭的喜爱之情。

2、喜欢林的同学来谈谈你们的体会。

(1)大兴安岭林的特点,可以用课文中哪个字来形容?(多)(林海)

(2)为什么把大兴安岭的林称做“林海”,它到底哪个地方像海呢?

(那是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远看像白色浪花。……群岭起伏像大海的波浪一样。)

3、我们学习“岭”和“林”这两部分时,都是按这种方法学习的,老师分别给大家设置了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按设置问题的方法,给“花”这一部分设置问题,让老师来回答你们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学生自学)

(花的特点是多,而且美。因河岸上不知有多少野花,连树与树之间空隙也开着野花,连爱花的作者也叫不出名字,可见花真的是多极了。)

机动性:不管是岭、林,还是花,大兴安岭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美)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赞美大兴安岭的?

出示文字: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1)作者是把大兴安岭当做人来写了。

(2)我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深深喜爱、赞美之情。(生自己读,指名读,集体读。)

这么优美的句子,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请同学们抓住重点段落词,同桌练习一下。

(3)最后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他这里写花,为什么还要写珊瑚似的小红豆呢(因为这些小红豆不仅装扮了大兴安岭,还可以酿酒,为人类做贡献,所以还写了小红豆。)

三、总结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学了温柔的岭,如海的林,美丽的花,这些都是大兴安岭呈现给人类的美。同学们,你们对大兴安岭的美都体会到了吗?

林海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林海》是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老舍先生以他细致的观察,丰富的联想和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美丽的自然风光,介绍了大兴安岭为国家建设所作出的贡献。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建设者的崇敬之意。

2、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写景类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圈画批注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抓住三次“亲切、舒服”感受的句子,通过上下文的联系,理解大兴安岭让作者感到“亲切、舒服”的原因以及明白作者一次比一次强烈的感受。

(3)品读文中质朴而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美丽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大兴安岭“岭、林、花”这些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大兴安岭让作者感到“亲切、舒服”的原因以及明白作者一次比一次强烈的感受。

二、说教法

本着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我准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朗读法。正是因为本文满蘸着作者欣喜与热爱之情,描画了大兴安岭浩瀚山林的景色。文字优美,情感浓烈,犹如一幅迷人的写意画,从多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描写林海的几个自然段,用了很确切的比喻,拟人等写法。因此,教学中,在学生理解想象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初读感知,再读理解,三读体会,引导他们把课文读通,读懂,读深,进而达到“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目的。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景色美,语言文字的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情朗读的技巧。

2、能力培养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只有交给学生寻觅知识的学习方法,才能使他在知识的海洋里勇敢探索,学到更多的知识,并终生受用。本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我从课题“林海”着眼,从寻找林与海的相似之处入手,抓住文中具体描写“林”的内容,通过朗读、思考、让学生领略到“林”的浩大、壮美,明白此段运用了形象的比喻,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大兴安岭的林海。如此优美的描写,我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后,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至会背,从中体会到作者对林海的喜爱之情,尽而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3、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我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投影展示了林海的美丽景色,同时老师朗读课文,再现课文内容。这种以图画展现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的方法,深深地撼动了学生的心灵,极大程度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领略课文语言美的基础上,真正领略到林海的壮美,既是美的享受,又轻松了课堂。

4、简笔画辅助教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一些重点词、句,我还采

用了简笔画辅助理解。例如,在理解大兴安岭的“岭”时,为了突破重点词“温柔”和“盛气凌人”在本课的意义。我要求全班同学用简笔画勾出自己心中的 ……此处隐藏4487个字……?下面全班同学带着这个问题去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并找出这段中的修辞手法。分别用“比喻”“排比”“反问”标出来。

①作者在这一层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问)比喻句有哪些?

目之所及……的确是林海。这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大兴安岭的林比作海。这个比喻句在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点题作用)题目是林海,这句话又点题,这是文章照应的一种,叫做——题文照应。(学生作笔记)教师指导朗读。

②有海就有波浪,作者把什么比作波浪?(群岭起伏)课件演示。

③既然是海,海水拍击岸边的时候还会产生什么?(浪花)作者又是把什么比作浪花的呢?(白桦)哪个句子?

④有没有其他的比喻句子?(看,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把什么比作什么?叶松比作海洋。“闪动着白桦的银裙。”

⑤这五个比喻句可以看出大兴安岭的林的第一个特点是什么?板书:多

⑥排比句是哪句?又可以看出大兴安岭的林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碧绿)板书:碧绿

6.反问句是哪个?连续使用两个反问句,在这里都是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

7.同学们,正是大兴安岭的“林”多而碧绿,所以作者说——亲切舒服。

8.放手学“花”这一段。边听边思考

教师范读第5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课件出示)齐读问题:

作者所写的“花”有什么特点?

你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喜欢?可以互相讨论。板书:多而美丽

三.读写迁移。

作者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具特色。岭:多而温柔;林:多而碧绿;花:多而绚丽。岭、林、花这三层是什么关系?(板书:并列关系)为什么作者写得那么好呢?提示:细致观察,正是因为作者观察细致,所以描写才能做到——具体。(出示:具体描写)要抓住景物的什么来具体描写呢?(出示:抓住特点)为使文章中的景物更加形象、生动,更能吸引读者,作者还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出示:善用修辞)这十六个字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也是描写一处景物的方法。(板书:《趵突泉》、《草原》、《林海》这三篇文章在定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齐读)——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描写、善用修辞。

林海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领略原始森林的风光,体会作者的情感。

3. 了解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讨论、体会其好处。

4.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领略原始森林的风光。

教学难点

了解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讨论、体会其好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

2.能力目标:自己尝试着读懂1、2自然段。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的?领略原始森林的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森林录像、生字卡片、地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林海。

2. 讲一讲“林海”的意思。(森林像大海一样)

3. 教师启发:这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引导学生知道本体、喻体、比喻词分别是森林、大海、像。

4. 教师强化:让学生课后通过自己查阅资料知道什么是比喻句。

5. 拓展思维,大家讲几个含有比喻关系的词语。

()海()海 ( )海

(灯)(火)(书)(云)(人)(花)(星)……

6.教师肯定:好,大家三言两语就把我们的生活说的波澜壮阔,现在我们走进老舍先生写的茫茫林海去看一看,看完告诉老师你获得了怎样的印象?

7.观看森林图片。

8.讲印象:美丽、广阔、壮美……

9.出示地图,认知大兴安岭在黑龙江省.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读、认读。

凌(líng)云盛气凌人酝酿(niàng) 酿造 大厦(shà)砍伐(fá) 综(zōng)合

三、 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哪几自然段具体写了林海的美丽景色?

2. 哪一自然段写“我对大自然的印象”?

学生10分钟自学后反馈汇报,教师归纳。

3.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大兴安岭给人的印象是亲切、舒服。

4. 课文第2—7自然段写大兴安岭的岭、林、花。

四、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 找出两个词语来归纳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亲切、舒服)

3. 指导朗读。(注意用亲切的口气读)

五、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导入:大兴安岭为什么给人亲切、舒服的感觉呢?

2.读第二自然段,了解这个“岭”是怎样的亲切、舒服?

3.自由读书,讨论后汇报。(教师引导)

(1)大兴安岭的“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

教师引导: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对比)

(2)读句子后教师引导:不一样体现在哪?读一读

(3)读一读,想一想各用一个词语归纳秦岭与大兴安岭的特点。 秦岭(险峻)大兴安岭(温柔)

(4)该用怎样的口气读

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注意点:a.轻声读法,例如横着的,顺着的……

b.儿化读法,例如高点儿的,矮点儿的……

(5)大家读得这么好,说明对大兴安岭很了解,现在根据课文画一画秦岭和大兴安岭。(图略)

(6)画的挺像的,现在老师手中有三张卡片,想贴在画上,该怎么贴才能最恰当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云横秦岭 孤峰突起 盛气凌人

(7)全部贴在秦岭这一幅图上。(提在图片的适当位置)

(8)讲词、句。

1云横秦岭:横,盘旋,漂浮。云朵飘在山腰,形容山高。 ○

2孤峰突起:一座山峰高耸入云。 ○

3:盛气凌人:傲慢地气势逼人的样子。 ○

(9)看了两幅图,读了课文,此时大家的心中对大兴安岭勇气了怎样的感觉呢?

(亲切、舒服、温柔,像母亲一样……)

(10)教师肯定并引导:一草一木皆温柔,一笔一划写出深情,作家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热爱大兴安岭)

(11)对,请大家把这份热爱读出来。

六、总结

大兴安岭有着它独特的美,明天我们再继续去认识它的美丽。

六、 作业。

1. 抄写词语。

2. 背诵第二自然段。

《林海教案集锦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