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我想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想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想教案 篇1
我想……
执教者:王冬亚
活动目标:
1、 观察动物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 感受诗歌中的稚拙美,学习创编诗句。
3、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PPT,两段音乐。
活动过程:
1、 听音乐,教师提问,导入课题。
师:在刚刚的音乐里,你们听到了哪些小动物?在哪里可以看到它们? 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回答得真好,今天王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那里的动物比动物园的还要多,那个地方就是——大森林!你们想不想去?那我们一起开小汽车去大森林吧!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出发啦!
播放音乐,幼儿跟随音乐律动。
2、 播放PPT,感知诗歌内容。
师:大森林到了!大森林漂亮吗?看!森林里有什么?我们来到森林做客,要和小动物们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幼儿打招呼。
(1)、师:瞧!小象宝宝来了,请小朋友和小象宝宝打招呼!看!小象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是小象,你想和小象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我看到小象有一个长长的鼻子,我是小象,我就会用鼻子和小象握握手。(做握手的动作)你们想和小象握手吗?
幼儿回答。
师:请小朋友和王老师一起说,如果我是小象,我就会用鼻子和小象握握手。(请幼儿和老师一起一边说一边做握手的动作。幼儿可以和老师还有身边的小朋友互动。)
师:现在我们和小象握过手,是好朋友了,那先和小象说再见,看看还会遇到那些动物?
(2)、师:咦!树上是谁?(幼儿回答小猴)小猴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是小猴,你想和小猴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我看到小猴有一根长长的尾巴,如果我是小猴,我想用尾巴和小猴拉拉勾。(做拉勾的动作)你们想和小猴拉勾吗?
幼儿回答。
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说,如果我是小猴,我想用尾巴和小猴拉拉勾。(请幼儿和老师一起一边说一边做拉勾的动作。也可以和身边的小朋友拉拉勾。)
师:看!草地上的是什么?(幼儿回答小鹿)你们喜欢小鹿吗?为什么喜欢小鹿?
幼儿自由回答。
师:老师也喜欢小鹿,如果我是小鹿,我想用犄角和小鹿顶顶牛。(做顶牛的动作)你们想和小鹿玩顶牛的游戏吗?
幼儿回答。
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说,如果我是小鹿,我想用犄角和小鹿顶顶牛。(请幼儿和老师一起一边说一边做顶牛的动作,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老师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玩。)
3、 欣赏、理解诗歌,并表演诗歌。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诗歌,就是写我们刚刚在森林里看到的事的,诗歌的名字叫《我想……》,请小朋友听一听诗歌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教师示范朗诵一遍。
师幼一起朗诵2~3遍,边朗诵边做动作。
4、 仿编诗歌。
师:大森林里可不止这三种小动物,还有小白兔、小松鼠、大狮子等等。小朋友,如果你们遇到小白兔你想干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如果王老师看到小白兔,我想有对长耳朵,和小兔用耳朵说悄悄话。请小朋友今天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如果你遇到了小松鼠、小狐狸等等小动物,你想干什么?然后把它编成一首优美的诗歌,明天来告诉王老师和小朋友吧!
附:
看见小象, 我想有个长鼻子, 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看见小猴, 我想有条长尾巴, 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看见小鹿, 我想有对长犄角, 和小鹿用椅角“顶顶牛”。
我想教案 篇2
一、活动背景: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有了更多与他人合作、交往的机会和需要;但是有些幼儿不能和同伴友好合作、交往,常为一些小事发生纠纷。究其原因,幼儿不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不会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合作交往。为此,设计本次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协作、商量的口吻与人合作交往,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礼貌用语和商量的口吻与同伴交往。
2、在交往中体验被拒绝、被接纳的感受。
3、以积极的态度、友好的方式与人合作。
(二)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半个红心小卡片;
纸制立体交通工具:汽车4辆、轮船4艘、三轮车2辆以及图片各2份。
2、录像片段
(1)在拼红心游戏叶,一幼儿站在旁边不敢和问伴交往,没有找到朋友。
(2)—幼儿用蛮横无理的态度占和别人拼人红心做朋友,没有成功
3、在日常生活中开展一些有关幼儿商量、协作方面的游戏活动。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拼红心,找朋友”,引起幼儿交往兴趣。
(1)提问:今天我们要去公园,请你找一个好朋友手拉手,好吗?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每名幼儿手拿半个红心去和别人拼,如果能拼成一个红心,就可以成为好朋友。
(3)提问:你应该怎么说,才能让人家愿意和你拼红心?(评:幼儿尝试个别与个别之间的合作交往。合作目标明确,幼儿的兴趣很浓,教师在分发红心时,注意突破幼儿原有的交往圈子,让活动目标真正落到每个幼儿身上:)(4)幼儿合作操作,找朋友。
(5)提问:小朋友都找到好朋友了吗y你怎么找到的?你怎么说的?(我对他笑了笑;我对他说:能不能把红心给我拼——下严引门一起拼红心吧……)
(6)小结:跟人家——起做事时态度要友好,要有礼貌,这样,人家会觉得你很客气,然后就愿意和你一起做事。
2、观看录像片段,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学习协商性语言:
(1)提问:这边有几个小朋友,我们一来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观看录像片段1,提问:
①他们为什么没和他一起玩?(他胆子太小了,不敢和大家讲话……)
②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我勇敢地说:我们可以一起玩吗;我参加你们的游戏好吗;我主动和他们打招呼…)
(3)观看录像片段2,提问:
①他们为什么也没和他一起玩?(他很凶,他没有礼貌;他态度不好…)
②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说话时态度要友好,有礼貌;我轻轻地对他们说;笑嘻嘻地说……)
(4)小结:当我们和大家一起玩时,要态度友好,有礼貌;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试着和人家商量一下,说一些“行吗”、“好吗”、“行不行”这样好听的话,取得人家的同意,这样你才会玩得开心。(评:通过对直观的、来自幼儿生活的录像进行观看,突破了教学难点,使教学目标得到落实。)
3、找朋友去公园。
(1)出示三种交通工具,“请小朋友商量——下,你们准备乘什么去公园厂(讨论)提问:你们是怎么商量的(原来我想乘轮船的,但我的好朋友想乘汽车,后来我们商量,好朋友应该一起玩,我和他就一起乘汽车;他要乘三轮车,我要乘汽车,我随了他……)
(2)出示相应的数字,提出要求:三轮车满4人能走,汽车满6人能开,轮船满8人能开。问:一对好朋友只有两个人,不满人数怎么办?(再去找朋友和我们一起乘……)
(3)提出活动要求:在要求别人时,你应该怎么说,才会让更多的朋友和你一起玩?
(4)幼儿根据游戏规则找朋友,听音乐开汽车、轮船、三轮车去公园。
(5)提问:你乘的是什么交通工具,你说了什么话,你是怎么找朋友的?(我们乘的是汽车,我们在找朋友时,先问他们:你们想乘什么?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乘汽车吗?然后他们就同意了……)
(6)小结:和别人一起做事时,不仅要态度友好、有礼貌,而且和别人商量时,应该先了解别人的想法,然后再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原望,征询别人的意见,取得别人的同意,这样,别人就会喜欢你,愿意和你一起做游戏。
(评:游戏进行中,能注意目标落实的递进性,先进行单个方面的协商,再进行群体交往。教师对交通工具的投放要照顾到能力差别,满足能力强的幼儿进行多次交往。)
三、活动评价: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和共性。合作玩是幼儿在交往活动中存在的一大障碍。本次社会活动立足于让幼儿运用一定的交往语言学会合作交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注重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以找朋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商量交通工具的使用——找更多朋友结伴而行为线索。在这样的游戏线索中,幼儿都以主人公的'姿态介入,愉快、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活动环节清晰,教学层次递进。
(1)交往语言目标的递进性。体态语(礼貌友好的表情、态度…)、协商性语言、了解别人意愿语言等在交往中逐步增加。
(2)交往范围的递进性。单个之间的交往一两个与两个之间的交往一两个与多个之间的交往…在交往游戏中,每一次的交往范围不同,逐步递进。
(三)教具的投放满足不同的需要。
l、教师有意把“得颗红心”投放在两个不常交往的幼儿,以便扩大该幼儿的交往范围。
2、有游戏规则限制的交通工具的投放既满足能力弱的幼儿,让其进行一次交往就能完成游戏,也满足能力强的幼儿,让其进行多次交往完成游戏。
总之,本次社会活动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幼儿欢快的合作交往过程中,教师自然引导让幼儿学会了初步的交往技巧。
我想教案 篇3
中班语言
课《我想》活动
教案
目标:
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中的语句美,学习创编诗句。
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
过程:
一、观察动物图片
师:(出示小象图片)这是谁?小象的什么地方最好玩?
幼:小象的鼻子最好玩,长长的,很有趣。
师:为什么?
幼:它可以喷水、滑滑梯、荡秋千。
师:假如你有长鼻子你想干什么?
幼:喷水浇花。
幼:搬木头。
幼:和另一只大象握握手。
幼:给小朋友当滑梯。
师:(出示小猴图片)这是谁呢? 小猴的什么地方最好玩?如果你有条长尾巴,你想干什么?
幼:可以倒挂在树上。
幼:和小猴的尾巴拉拉勾。
师:(出示小兔图片)看,小兔的什么地方最好玩?
幼:耳朵
师:对!如果你有长耳朵,你想干什么?
(师、幼一起模仿小兔蹦蹦跳)
二、学习朗诵诗歌
1.有一首诗歌,就是写我们刚才说的,名字叫《我想》。
看见小象,
我想有个长鼻子,
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看见小猴,
我想有条长尾巴,
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看见小兔,
我想有对长耳朵,
和小兔用耳朵“蹦蹦跳”。
2.教师示范朗诵一遍。
3.师幼一起朗诵2―3遍,边朗诵边做动作。
三、表演诗歌
1.你喜欢诗歌里的那句话呢?请你学一学小动物的动作好吗?
2.我们一起来学学诗歌中的“握握手”“拉拉勾”“蹦蹦跳”。
四、创编诗歌
师:(出示袋鼠的图片)看到袋鼠,你想到什么呢?
幼:我想有个大袋袋。
师:要大袋袋干什么?
幼:坐进去。
幼:和袋鼠捉迷藏。
师:(依次出示鲸鱼、蝴蝶、螃蟹等动物的图片)看到XX,你会想到什么呢?你想干什么?
幼:看到松鼠,我想有个大尾巴,和松鼠用尾巴比跳伞。
幼:看到鲸鱼,我想有个大鼻孔,和鲸鱼打水仗。
幼:看到企鹅,我想有一身长绒毛,和企鹅到南极去探险。
幼:看到长颈鹿,我想有个长脖子,和长颈鹿用脖子拔拔河。
幼:看到小兔,我想有对长耳朵,和小兔用耳朵拉拉勾。
幼:看到蚂蚁,我想有对长触角,和蚂蚁用长触角说说话。
我想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有趣。
2、 借助图标,根据动物特征尝试仿编。
3、 激发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教学用ppt 图片。
活动过程:
一、看看猜猜,激发兴趣。
师:封面上有谁?猜猜他在干什么?
1、边翻阅边猜猜第一页
这是谁,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边翻阅边猜第二页
这是谁?如果你有条长尾巴,你想用它干什么?
3、边翻阅边猜第三页
小鹿头上长着什么?如果你有犄角,你想干什么?
一起模仿犄角引出顶牛游戏
二、说说玩玩,理解诗歌
师:今天杨老师为你们带来一首诗歌《我想》,听一听,诗歌里的小朋友的想法和你的一样吗?
1、 教师示范朗诵诗歌
2、 利用图标记录诗歌内容并朗诵。
3、 师幼共同朗诵诗歌,学做相应的动作。
三、想想编编,大胆尝试
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与本领。找一找,这片森林里还藏着什么动物?
1、 根据幼儿寻找到的动物引导幼儿思考:你看见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2、 引导幼儿用“看见**,我想有个、、、,和*、、、”(幼儿:看见花孔雀,我想有一个漂亮的尾巴,用它来跳舞)
3、师幼共同朗诵新编的诗歌。
教学评价:
1、 诗歌充满了纯真幻想,语言纯净优美,选材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2、 借助图标进行诗歌教学便于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便于创编。
教学建议:
导入要简洁生动直奔主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我想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把图画内容说清楚;
2、留心生活中的问题,学会提出问题;
3、大胆探索,在交际互动中认识事物,学习知识。
重点难点:
1、重点:留心生活中的问题,学会提出问题;
2、难点; 在交际互动中认识事物,学习知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幻灯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启发
与生活相结合,依法一看图导入,引出交际话题。
二、引发提问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2、你能回答他们的问题吗?
3、让我来告诉你吧。(小组内练说,个别练说)
三、联系生活提出问题,寻找新的交际话题。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问题。(把你认为重要的问题记录下来)
2、班级交流各组提出的问题。
3、围绕几个重要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促进多方互动,在交际中互相学习。
1、自己找伙伴,弄明白自己关心的一些问题。
2、举行“小百科知识讲坛”,请同学讲讲自己在交流中学到的知识。
五、拓展延伸,鼓励创新。
大家把还未解决的问题,弄明白,一周后,开汇报会。
教学反思:
我想教案 篇6
本课教学设计重在体现我校的尚美教育特色。开展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挖掘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意境美、内容美。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音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学习者,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是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首先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到教学设计是否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本课最大的收获是:
1.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认真反思,反复研磨,勇于尝试,使自己的教学不流于形式。 例如为歌曲划分乐段,我听的课通常都是放在聆听感受环节之后。于是我也这样设计。但经过多次尝试、实践,我发现此时划分乐段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能够准确划分。于是我把这一内容调整到学会歌曲之后,表现歌曲的环节之前,为表现歌曲做准备。调整之后的课堂实践中,大部分同学都能正确划分乐段了,而且能探索出乐段之间旋律、节奏及情绪的变化,为机一部的表现歌曲做了充分的准备。
2.怎样设计学生自主探究环节,提高学生能力。
为了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为了让他们在探究合作市能有所收获我反复研磨要探究的内容,力求做到:
1.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
2.给足探究时间。
3.小组中边演唱,边体会,边探究。
例如:五年级音乐研究课《我心里想》一课。我在第一次讲课时设计的学生合作探究的内容是:设计演唱形式,加配打击乐伴奏,创编动作表演。探究内容虽然也做到了以上三点,但没有深度,没有对歌曲的旋律、力度、唱法及表现内容和表达情感的深入挖掘。经过反思,我重新设计了这一环节的内容。在学生学会歌曲后,找出乐曲的高潮部分,兵划分乐段,说明划分依据。学生都能够找出歌曲的高潮部分,能够正确划分两个乐段,并说出两个乐段在歌曲旋律和所表达内容的不同之处。接下来我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要求是:边演唱边体会,找出哪里用连唱的方法,唱的圆润连贯,哪里用断唱的方法,
唱的轻巧活泼,哪里的演唱力度强,哪里的演唱力度弱,并说明理由,最后在小组汇报表演时能准确表现出来。为了让学生记住要探究的内容我概括为:哪儿“连”哪儿“断”,哪儿“强”哪儿“弱”。经过学生的充分合作、探究。在小组汇报表演时,孩子们给了我惊喜。他们分析的是那么准确,演唱的是那么投入,我和全班同学一起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完美的演唱让他们的自信心大增。
打造尚美的课堂的实践研究使我的音乐课堂更有实效,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