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3-11-20 09:09:30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1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点线图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继续学习用画点线图的方法整理数据。基于以上安排,本节课作了如下设计: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用点线图整理和表示数据的意识,也形成了基本的统计数据的能力,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提高学生阅读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演示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画点线图的方法整理的过程,引导学生感悟在统计表中直接观察不容易找出“还能够买半价票的人数”,所以应该整理这些数据,使其更便于观察。最后分析点线图中的数据,获得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将获得的信息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20xx年12月1日,铁道部将能买半价票的儿童身高标准调整为120~150厘米。

师:同学们,看了这则信息,你有什么想法?

生个别回答。

师:你的身高属于这个范围吗?看看,如果今年暑假去旅游你需要买票吗?

生自由回答。

师:淘气班的同学暑假也想去游玩,我们看一看他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你知道他们班有多少名同学还能够买半价票吗?这就需要我们继续进行数据整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感兴趣的情境开始。在学习新课之前,针对学习内容创设暑假旅游买票这一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82页淘气班同学的身高情况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统计表,谁能快速地说出他们班有多少名同学还能够买半价票?

预设

生:数据太多,不能快速地找出,应该先把数据进行整理。

师:那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整理这些数据?

预设

生1: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生2:可以用画图的方法。

师:笑笑想出一个办法,在图中画出了第一小组同学的身高,你能接着画出全班同学的身高吗?

2.出示教材82页笑笑画的点线图。

学生在小组内继续用笑笑的方法画出全班同学的身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画的点线图,先数一数他们班有多少名同学还能够买半价票,然后把结果记录到练习本上。

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统计的结果。

个体汇报统计结果。

3.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蕴涵在数据中的信息。

师:谁能说一说从图中你还能看出哪些信息?

预设

生1:我能快速地看出这个班里最高和最矮的身高分别是156厘米和120厘米。

生2:我知道了这个班同学的身高在140厘米左右的比较多。

生3:我可以快速地看出淘气班的36名同学中,只有2名同学的身高超过150厘米,所以有34名同学还能够买半价票。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明确需要通过整理淘气班同学的身高数据,才能更快地知道他们班有多少名同学还能够买半价票,引导学生在对数据的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2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科书77页例一,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至少”的含义,并进行正确解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要在食堂搞一次聚餐,你能帮他们吗?2、出示例一图,让学生仔细观察。3、你从图中获取了那些信息。4、今天我们就根据上面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一:我们年级有95人,准备在食堂聚餐,每桌坐8人,至少要准备多少张桌子?

条件:有95人每桌坐8人问题:至少要准备多少张桌子?(你认为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这道题该怎样解答。请一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试做。95÷8=11(张)7(人)

因为剩下的7人也要准备1张桌子,所以至少需要12张桌子。

11+1=12(张)答:至少需要12张。

2、即时练习:李叔叔购买了38千克的苹果,如果每个袋子限装3千克,至少需要多少个这样的袋子?找一学生读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8÷3=12(个)2(千克)

因为剩下的2千克也需要一个袋子,所以至少需要13个袋子。3、算一算,填一填:

1.滨江小学有51位同学去沙坪公园划船,一条小船限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x条这样的小船。

2.小红妈妈买回48个桃子,如果每个盘子只能放5个,至少需要x个盘子才够装。

三、巩固练习:1:摆沙发,有26位来宾,每张沙发限坐3人。至少要摆多少张这样的沙发?2:有15位叔叔阿姨要乘坐出租车到市政府开会。每辆出租车限坐4人,至少要多少辆出租车?

四、发展练习:李师傅加工了50个玩具熊,如果每个盒子装6个。至少需要几个盒子才够装?这些玩具熊只够装满几盒?

50÷6=8(个)2(个)

8+1=9(个)

答:至少需要9个盒子才够装。这些玩具熊只够装满8盒。

五、全课小结:

给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在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快实际问题时,特别要理解清楚“至少”这个词在题中的意义。

课后反思:

本堂课我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完成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难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基本抓好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整体教学流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特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良好。但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在教学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不够灵活,应变与调控能力不强;如何与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还需深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并不断改进!

  20xx年11月20日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3

设计说明

发现和应用乘法的计算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点:

1.关注学生的发现。

在教学中,出示几组算式,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算式之间的联系,再进行计算;在计算之后,观察乘数和积的变化,从中总结出规律。通过这样的反复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关注学生的应用。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一些计算规律之后,及时地安排学生按照规律写算式,根据规律进行计算,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和巩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出示复习题,直接写得数。

200×6= 30×8= 400×5= 8×60=

13×4= 16×3=

指名口算,并说说算法。

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设计意图: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在学习新知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算一算。

(1)课件出示教材30页第一个问题中的三组算式。

师:请大家先观察一下每组中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再想想该怎样计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该怎样计算出结果。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师:计算出结果了吗,是怎样计算的?请说一说。

预设

根据乘法的意义计算出结果,重点理解下面四个算式的算法。

50×10就是50个10,是500,即50×10=500。

30×20就是30乘2个10,30×2=60,所以30乘2个10等于60个10,即60×10=600,所以30×20=600。

12×40就是12乘4个10,12×4=48,所以12乘4个10等于48个10,即48×10=480,所以12×40=480。

120×40就是12个10乘40,12×40=480,所以12个10乘40等于480个10,即480×10=4800,所以120×40=4800。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用课件出示每组算式的结果。

2.看一看。

(1)提出问题。

师: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中乘数和积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

(2)集体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跟全班同学说一说吧。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描述:

①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10,积也乘10;

②两个数相乘,当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时,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③两个数相乘,如果每个乘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3.根据规律写算式。

(1)课件出示下列算式。

6×3= 15×4= 18×2=

提出要求:根据你的发现再写出几组算式。

学生仿照上面的算式自己想一想,写出几组算式。

(2)交流想法和体会。

组织学生说一说各自的想法和体会。

师:你们是怎样想出这些算式的?通过写这些算式你们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说一说)

4.根据规律计算。

(1)课件出示教材30页的第四个问题,请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师:还记得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吗?你们能利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根据16×3=48,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的结果。

(2)引导学生交流,用已经发现的规律来说明计算的过程。

师:这些算式你们分别是根据什么规律算出结果的?说一说。

学生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规律,而学习计算规律的目的在于指导计算,本环节就是给学生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平台,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4

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统计图的重要基础。这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了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统计的相关知识是一个体系,前后的知识关联性比较紧密,所以在复习时必须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统计是为生活服务的,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广泛收集各种类型的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全过程,让学生懂得只有经过调查才有发言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和数据进行分类。

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标准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小组内交流分类标准,确定分类标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后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师巡视指导。

小组长汇报:

一组:我们小组是按性别来进行分类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使用画“正”字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我们班共有45人,其中男生有20人,女生有25人。

二组:我们小组是按同学们的出生年月来进行分类的。使用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我们班上半年出生的有18人,下半年出生的有27人。

三组:我们小组是按同学们的身高来进行分类的。使用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我们班同学身高在140厘米以上的有16人,身高在140厘米及140厘米以下的有29人。

四组:我们小组是把同学们按喜欢足球运动和不喜欢足球运动两类来进行分类的。使用画点线图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喜欢足球运动的有15人,不喜欢足球运动的有30人。

五组:……

集体评议。

2.复习根据统计的结果,并参照数据进行分析,感受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师:谁能说一说从我们整理的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预设:

生1:从男生和女生统计的结果来看,我知道了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生2:从同学们喜不喜欢足球运动这份数据来看,我发现班级里喜欢足球的人数不多。

生3:……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确定分类的标准,同时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